索引号: | 14252938/2023-00074 | 信息分类: | 劳动、人事、监察/其他 / |
发布机构: |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| 发文日期: | 2023-07-19 |
文号: | 连人社发〔2023〕78号 | 主题词: | |
信息名称: | 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03号建议的答复 | ||
内容概览: | |||
时效: | 有效 |
李庆和代表:
您提出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大化工紧缺型人才的引入和储备的建议》已收悉,现答复如下:
感谢您对人才工作的关心与支持,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,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吸纳。
近年来,我市立足现有产业规划和布局,对标世界一流标准体系,多措并举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。随着重大项目快速推进,项目集中投产对石化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。相比国内其他成熟型石化园区,我市石化产业起步晚、发展快,人才虹吸效应凸显,因此造成了化工人才短缺等诸多情况。
为全方位集聚及用好各类优秀化工人才,我市专门制定石化产业人才政策,用好本地石化教育资源、打造石化人才培养品牌、引导连云港籍学子投身石化产业建设,并在资金扶持、人才培养、引才渠道、乐居乐业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,为建设好“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”提供服务和保障。
一、制定落实人才政策,服务石化人才安居乐业
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。2022年我市升级了“2.0版人才新政”,着重加强了对石化产业人才、技能人才的扶持力度,并从人才安居、配偶就业、子女入学等多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关怀。针对石化等重点产业,专门设计专项人才政策。对于石化等重点产业规上企业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,专门给予购房券和生活补贴奖补,并将技能人才也纳入了购房券和生活补贴享受范围。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,向用人主体授权,鼓励化工企业自主培育人才:企业年度培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达100人的,给予5万元奖励。本地化工高层次人才获得世界技能大赛、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、银、铜牌的,按照引进相应类别人才标准进行奖励。对引进的石化产业高端人才,按实际支付薪酬的70%给予企业引才补助。在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,如个人以工资、薪金构成的应税年收入30万元(含30万元)以上的,还可按人才对我市贡献额度的100%进行奖励。
二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。市委人才办、市人社局、有关县区、部门等还着力做好人才服务体系的建设,高标准建成集“专窗、专网、专员和专线”四位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,积极落实好2.0版人才新政。自新政实施以来,为化工类企业分配200余套人才房源,500余名化工类高层次人才获批购房券3500余万元,审批通过900余名化工人才享受人才生活补贴3800余万元。
三是营造良好人才环境。致力于打造“租无忧”、“购无忧”、“业无忧”、“学无忧”的良好人才环境,重点关注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保障服务。经市委人才办审核确认后,由教育部门统筹,优先安排高层次人才适龄子女就读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符合入学要求的,经审核由县区教育部门依据区域内学校规模与班额统筹安排,确保流动人口随迁适龄子女有一个公办学位。连云区近年来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攀升,全区教育资源供给、师资建设水平、教育发展质量及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。2022年连云区教育教学工作再创辉煌,在全市教学工作会上,连云区获得“连云港市教学质量提升奖”,辖区内多所学校勇夺“市教学质量优秀奖”“市教学质量提升奖”及“市教学管理优秀奖”。
二、鼓励引导校企合作,共同培育技能人才
一是强化技工院校化工类专业指导管理。根据我市主导产业发展及企业生产实际需求,支持本地院校调整专业设置、扩大招生规模,对新设专业的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。每年开展技工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招生资质核查工作。近三年来,我市有9所技工院校开设化工分析与检测、化工工艺等化工类专业,持续为本地化工行业发展输送专业技能人才。
二是激励校企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。学生毕业当年到合作企业就业的,按每人500元的标准分别给予企业和院校就业补贴。鼓励本地院校引导毕业生留连,根据全日制毕业生在连就业率提升情况给予学校奖励,同一学校每年最高奖励50万元。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省级以上技能大赛集训基地,对入选的给予最高30万元补助。
三是推动校企开展常态化技能培训合作。积极开展技能人才鉴定、“特级技师”评聘、职称自主评审等工作,多形式举办多类别技能竞赛活动,全面提升化工人才技能水平。充分发挥应急救援实训基地、方洋管理学院等人才培训平台作用,举办化学工程安全管理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,每年至少开展常态化技能培训2000人次。建设AHK(中德化工职业教育联盟)化工实训培训基地,满足AHK认证、特种作业(危化品)、“1+X”证书、职前(新员工)及职后(班组长、技术骨干等)培训与考核要求。目前,AHK基地建设第1阶段考核所需设备及安全培训中心建设已报批,并进入政府采购程序。该基地总计划投资235万元,由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牵头组建,已编制课程标准16门、活页式教材1本。2021级招收两个五年制高职班(合计99人)正在按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。
四是发动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冠名班。制定“现代学徒制”班招生考核标准,以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,实施“招生即招工、入校即入厂、校企联合培养”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。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、在线上课、送教上门和学徒到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,辅以“学徒制”学员各类生活补助、安家补助、学费补贴,校企合作共促化工人才培育工程取得良好成效。如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会同连云港石化共同组建卫星企业学院,目前已有三届学生。每名“学徒制”学员在校期间享受生活补助200元/月,实训期平均综合收入不低于4000元/月,签订合同后不低于4500元/月且享受一次安家补助3000元,定岗后不低于6000元/月,进入核心装置岗不低于10000元/月。通过考核且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“学徒制”五年制高职班学生(学徒),分三年(40%、30%、30%)享受学费补贴。
五是组建区域型连云港市石化职业教育集团。我市畅通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,选定石化专业办学基础条件好的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作为牵头院校,并筹建区域型连云港市石化职业教育集团。该集团由相关职业院校、科研机构、企事业单位以及行业组织等单位自愿参加,依据平等合作、优势互补、互惠互利的原则,致力于共同培养石化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性、区域性、公益性职业教育联合体。各项工作正在紧张筹备中。
三、创新引才服务手段,引导优秀学子来连回连就业
一是围绕重点产业,高频次推进人才招引工作。近年来,我市依托人才地图大数据系统,深耕重点企业需求及人才来源高校主阵地,开辟石化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引才专线,常态化开展高校行校园招聘活动,开展高校行、青训营、直播带岗、组团招聘等各类引才活动,组织港城优质企业赴高校开展校园招聘,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,与石化类高校深度合作,联合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和引才工作站,吸引广大优秀青年学子来连创新创业。
二是围绕重点群体,多举措营造浓厚引才氛围。多形式组织“人社局长校园行”“市情大讲堂”“校企直通车”“优秀学子看港城”“双邀双进活动”等系列活动,增强高校学子对我市石化产业的认同感。搭平台、促联姻,组织石化类企业参加春夏季人才交流大会、赴外引才等各类人才招引活动,实现石化企业岗位、人才双向精准推送。会同市委宣传部,围绕在连就业创业优秀高校毕业生,组织评选“最美港城人—优秀基层高校毕业生”活动,深入挖掘化工类人才典型代表,以沙龙、图文、视频等方式进行分享和广泛宣传,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我市化工行业就业创业。
三是围绕连籍人才,实施优秀学子奖学金制度。自2022年起,我市前置引才关口,在全国首创优秀学子奖学金政策,鼓励和引导连云港籍学子回连就业。入选学子享受5000元奖学金,符合困难人员条件的将再获3000元助学金。部分优秀学子还受聘为人才服务工作联络员。2022年530名连云港籍学子获得奖(助)学金300余万元。获奖学子受邀参加我市举办的各类推介、座谈、实践活动,分批参观新区石化基地,感受港城石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和市容市貌的发展蝶变。
下一步,在推动校企深化合作基础上,我们将继续加快我市化工人才高地建设,推动本地高校增设化工类专业、扩招人员,建设好区域型连云港市石化职业教育集团。同时,在贯彻落实好既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,不断丰富引才活动内容,放大奖学金评选表彰效应,加大化工类优秀毕业生典型宣传力度,统筹考虑交通、医疗、教育、商业等公共设施,加快构建系统完备、覆盖全面、高效便捷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。提升连云区教育教学质量,进一步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化发展,更好满足化工人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,推动化工人才引培留育体系迈上新台阶。
对于“针对外地来连就业的专业技术人才,人才范围适当扩大,进一步提高人才补贴、扩大人才公寓规模、给予子女入学个性化照顾”及“针对连云港籍学子,回连就业的进行奖励补贴或者提高补贴力度(如报销学费等)”等建议,我局也将配合市委人才办和有关单位认真研究政策,为政策更新提供有关决策支撑,并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。
最后,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,竭诚欢迎您继续为我们的工作献计献策。
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
2023年7月19日
联 系 人:孟永强、董婷婷
联系电话:0518-85825303/85812235